济南蝶变记,兼并莱芜后,省城与普通市辖市的民间热议

淄博 更新于:2025-08-03 04:54
  • 你不管111
    ,淄博。一个省城,一个普通省辖市。然而,自从几年前,济南兼并莱芜后,现在民间又在议论济南要兼并淄博了。这事,说起来挺滑稽的,因为如今参与议论的应该是青年人居多,根本不清楚当年莱芜是怎么就成了一个最小的直辖市的。
    其实莱芜以前就是泰安下辖的一个县,跟咱们现在聊的“直辖市”八竿子打不着。但它当年有两个“硬家伙”——一个是“张家洼工程指挥部”,专门搞高品位铁矿开发的,那矿对国防有多重要?这么说吧,放当时全国都排得上号;另一个是莱钢,靠着张家洼的铁矿,成了国家重要的钢铁厂,不是说它产多少钢,是产的钢能造飞机大炮的那种。八几年那会儿,山东开省运会,挂出来的牌子除了济南、青岛、淄博、枣庄,还有个“张家洼工程指挥部”,你说这分量?
    后来咋就成济南直辖市了?听说跟淄博的一把手有关——八十年代末,淄博的一把手升成省里主要领导之一,没过多久莱芜就从泰安分出来,自己当“直辖市”了,第一任“一把手”还是原先淄博纪委的领导。你琢磨琢磨,这背后有没有点“提携”的意思?
    可现在有人说济南要兼并淄博,这不是闹笑话吗?淄博跟莱芜能比吗?经济体量上,淄博这些年搞陶瓷、化工、新材料,日子过得比不少地级市滋润;城市规模上,淄博城区摊得开,不像有些地方挤成一团;人口素质更不用说,淄博人脑子活、敢闯敢干,跟济南人骨子里的“稳当”是两码事。
    这些年淄博的一把手往济南调的可不少,前前后后得有三任吧?为啥?说明啥?济南作为省会,确实需要“输血”,但淄博也不是没底气的“小透明”。济南文化底蕴厚得能抠出三本书来,可架不住周围都是“穷亲戚”——鲁西南、鲁南这些地方经济文化差点,慢慢就把济南的风气带偏了。你看济南人跟淄博人聊天,那思维方式都不一样,济南人可能更“稳”,淄博人更“活”。
    对咱普通老百姓来说,并入济南那是好事儿啊!看病去齐鲁医院方便,孩子上学能上省实验,逛个博物馆美术馆也不远。可要是当官的,可能就不乐意了——淄博现在虽说经济不如济南,但人家有自己的产业,陶瓷厂、药厂、新材料公司,哪样不是能赚钱的?真要并过去,人事安排、财政分配这些事儿,能顺顺当当?
    再说了,淄博人也有淄博人的骄傲。他们守着自己的老工业基地,看着传统产业一步步升级,从“傻大黑粗”变成“高精尖特”,这其中有多少人的心血?真要被济南“吃”下去,那些奋斗的故事、那些本土的文化,会不会慢慢没了声响?
    济南要发展,淄博也要发展,可发展不是“谁吞谁”。当年莱芜并济南,有历史原因,有产业布局的考量,但现在淄博的发展势头正好,没必要非得走那条老路。
    说到底,老百姓要的是日子越过越好,不管是济南人还是淄博人,谁不想看病方便、孩子有学上、就业机会多?至于行政上的变动,咱老百姓就图个踏实——别折腾,别让老百姓的利益跟着“上蹿下跳”。
   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